申论
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0年12月11日 晚上

申论主要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,试卷由注意事项、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。
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、综合分析能力、贯彻执行能力、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、文字表达能力等。

  1. 阅读理解能力——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,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,准确提炼资料所包含的观点,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。
  2. 综合分析能力——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、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,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,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
  3. 贯彻执行能力——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,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,根据客观实际情况,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。
  4.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——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,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,发现和界定问题,作出评估或权衡,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。
  5. 文字表达能力——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,运用说明、陈述、议论等方式,准确规范、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。

申论分为几大题型:概括题,解释、分析题,应用文写作(单一题、综合题、公文和写作)。


零: 拿到试卷后

第一步:看题目一一确定材料主题 梳理材料内容(10分钟以内)


第二步:做客观题一一了解呈现问题的角度、明确命题人的态度(一道客观题20分钟以内,题目材料双印证,动笔直接圈关键词,题本上标出要点,直接动笔答题


第三步:大作文一一看题目所在材料,理解题目内涵。
看开始或结尾材料,明确时代背景+大政方针
结合题目和材料,发现问题的不平衡 或 解决问题的钥匙
给定的材料都是素材一一提炼,二次加工。确定文章脉络、分论点。
动笔列提纲,标题、开篇、分论点。(10-15分钟)通篇文章写作,至少留一个小时。

一: 能力考查

1.1 答题要素

  1. 问题: 负面、消极的信息
  2. 影响
    1. 意义: 好的结果
    2. 危害: 坏的结果
  3. 对策: 解决问题的办法、方法
  4. 态度: 观点、看法
  5. 事例: 对题目要求作答的信息能起到证明作用、且资料中大段描述的典型例子

1.2 客观题答题步骤

1.2.1 申论客观题的总体思路

给定材料是答案的载体,题目要求是答案的描述。
要按照题目要求,印证材料的核心内容,领会命题人的意图,然后再抓住题目要求,把材料中的要点加工成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,实现题目要求与材料内容的最佳平衡。

1.2.2 阅读技巧(如何找要点)

  1. 摘抄原文要点(要精简句子,抓住关键词)
    1. 首尾句原则
    2. 主角原则。有观点的句子: 政府、领导、专家学者、百姓群众、媒体等的观点
    3. 关键词原则。综上所述、总之。
    4. 数字原则。有数字的可提炼时间线、比例、率等;
    5. 双引号原则。标点符号内的内容要关注。
  2. 如果无法抄要点,就要归纳要点。分两种:
    1. 第一,单个事例,思考方向是材料中具体的事例、细节,可以突出什么观点?注意因果表达
      1. 什么是因果表述?举两个例子
      2. 官网信息时效差,更新慢,导致突发事件舆情失控。
      3. 建立专职人员队伍,提高网络宣传和服务能力。
    2. 第二,多个事例,要归纳共同的特征(主体、属性),思考从哪些方面突出题目要求?注意总分表述
      1. 【总分表述】推进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。要引导创新协同,开展试点示范,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
  3. 要点明确后。
    1. 一是要权衡材料要点是否为答题要点——材料内容未必全部契合要点,防止答非所问
    2. 二是调整答题要点的内容,契合题目要求——要点表达要突出题目所问

1.2.3 答案组织

  1. 给划出的要点句编号,圈出关键词,方便整理誊写。
  2. 誊写时标清序号: 大标题汉字,小标题阿拉伯数字
  3. 分类整理(不必刻意)
    1. 按材料逻辑分类: 同一材料或段落,尽量去归纳;
    2. 按不同角度分类: 不同材料或段落,思考不同角度。

二: 单一题

2.1 判定

提问要素明确,且要求作答的要素数量较少。

2.2 题型分类

  1. 问题类单一题
    1. 常见问法: 问题、不足、困境、挑战、难点等
    2. 答题技巧: 寻找负面标志性词汇(不科学、不合理、不到位、不均衡、不完美、不健全、不足;缺乏、缺少、流失;少、差、低、差、弱、陈旧、单一等)
  2. 影响类单一题
    1. 常见问法
      1. 正面影响: 意义、效果、成果、积极作用等
      2. 负面影响: 危害、后果等
    2. 答题技巧
      1. 寻找正面影响标志性词汇(促进了、改善了、增加了、提高了、减轻了、实现了、弘扬了、节约了、保护了、方便了、倒逼等)
      2. 寻找负面影响标志性词汇(降低了、减少了、破坏了、阻碍了、引发了、加重了、激化了等)
  3. 对策类单一题
    1. 常见问法: 对策、措施、举措、建议、意见、做法、解决方法、经验、启示等
    2. 答题技巧
      1. 直接摘抄: 资料中出现对策标志性动词可摘抄,如建立、健全、统筹、创新、规范、整顿、打击、扶持、规划、设置等
      2. 问题反馈: 资料中只要问题而无对策时,则可以用动词开头的短语或短句等,解决资料中的现有问题。
      3. 经验借鉴: 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拿来借鉴。

三: 综合题

3.1 判定

提问要素不明确,且要求做答的要素数量很多。

3.2 题型分类

  1. 概括主要内容
    1. 题目理解: 要概括作答范围内的所有要素的题目
    2. 题型判断: 概括……的主要内容;写……情况反馈;要求:概述全面等
    3. 答题内容: 问题+危害+对策+意义+事例等;材料中有什么与主题相关的要素就概括什么要素
    4. 答题原则: 全面(全面反映材料中包含的要素);准确(以材料为依据,尽量用原词、原句);有层次(尽量分类书写)
    5. 形式要求: 标注序号;多个要素可分段
  2. 词语解释题
    1. 题目理解: 针对一个或多个词汇、短语或句子进行理解和分析的题目
    2. 题型判断: 谈……的含义;对……进行解释;谈对……的理解
    3. 答题内容: 释义(一般根据与解释的词句相近的句子,比如专家/权威观点、总结句等,得出词句的字面含义)+相关要素(问题、危害、意义、事例等)+对策(应该怎么做)
  3. 观点、现象分析题
    1. 题目理解: 针对观点或现象进行分析评价的题目
    2. 题型判断
      1. 题干: 对……观点/现象,谈见解/看法/评价/评析/分析/认识
      2. 要求: 观点明确、分析透彻、论证充分、有理有据、论据充实等
    3. 答题内容: 表态+理由(从问题、危害、意义、事例等方面展开)+对策
    4. 常见表态方式
      1. 赞同的: 正确的、科学的、合理的、全面
      2. 反对的: 不科学的、不合理的、不支持的、错误的、偏颇的、偏激的、绝对的、片面的
      3. 辩证看待、未知的: 有积极方面、有消极方面,有待考证,尚未定论
      4. 特殊要求: 论据充实、有理有据(答案中要有例证)
  4. 其他题型
    1. 对比分析题
      1. 题目理解: 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对比的题目
      2. 题型判断: 比较……的不同;比较……的异同;对……进行比较分析
      3. 答题内容: (相同点)+不同点+结论(优劣、对策)
      4. 常见比较要素: 主体、客体、目的、方式、效果等
    2. 填空题
      1. 题目理解: 在资料中的指定位置填入语句的题目
      2. 题型判断: 在某处填入标题/一句话
      3. 答题思路: 概括给定范围内的资料内容,用精炼的语句进行概括

3.3 概括题

概括题的总体做题策略–找总结句(重点看论点,而不是论据),找关键词(归纳事例背后观点),找观点(较难时用,材料作为论据,反向思考作者观点)。

  1. 第一,最忌讳只看题目要求,不看材料的主旨和意图,从细枝末节中匹配、拼凑尽可能多的答案要点
  2. 第二,找到材料的主旨句,实现从表现细节到问题本质的解读

四大注意事项:

一: 句式与规范表达

原文中有归纳总结的词语可以做到准确表达的,优先用原文词语。然后没有才是考虑归纳总结词语。

积累典型事例、现象规范表达,关键时刻套用。

属性——如制度法律、管理体制、资金投入、思想认识、既得利益……
领域——如环境保护、基础设施、传统文化、信息技术、媒体宣传……
主体——如有关部门、普通群众、企业、媒体……
流程——如组织协调、创新模式、重点突破、监督落实、宜传推广、总结……

二: 做题速度

概括、归纳题做题时间10-15分钟。不追求完美,概括题分数较少,时间给分数多的其他题。

三: 审题(非常重要)

一:是要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,非常清晰的题目问的什么!!!!!
二:是注意题目中的特殊要求,加工成题目希望的样子。

四: 双印证

以不变应万变————申论题目的灵活性,“双印证”做题思路。

当读不懂材料,难以理解材料主旨时,客观题的题目一般都会显示出对应材料的核心内容,我们可以以此为方向来找到材料的要点。
当不理解题目所问时,可以根据对应材料的要点内容来进一步明确题目意图。

总来说,就是结合题目理解材料,结合材料理解题目,二者互相印证,可以避免审题失误,要点找偏。

3.3 解释分析、对策类题目

做题过程:第一步是懂得“解释思路”(转化为归纳概括);第二步是去材料中“按图索骥”;第三步是结合材料“反思、调整”,确定最佳的答题内容。

3.3.1 解释分析类题目

答题思路:

第一步: 理解句子得含义–比喻、古文、概念类句子
第二步: 利用材料,确定解释类题目得答案要点–联系材料得内容,把这句话中所涉及得问题和观点以及其内在的因果关系等具体化。补充这句话的现实启发。
第三步: 把材料内容要点按逻辑顺序整理好,然后加工成符合题目所问的样子。

3.3.2 对策类题目

识别:成功经验、有何启示、总结做法、归纳成功的做法、提出什么的思路、提出有效的措施……

具体的做法、举措和普适性的经验区别?
题干要求具体的做法的话要把对策尽量具体点,而题干要求普适性的话就是对策后面的经验。(不强求,区分不是泾渭分明的)

四: 应用文写作(公文)

4.1 判定

一般情况下,题干中出现“量词+文种”的表述时

4.2 怎么写

标题,写格式,背景、意义引入话题,归纳总结要点,结尾呼吁号召。

  1. 格式分
    1. 标题
      1. 一般写法: 发文机关+事由+文种
      2. 位置: 居中
    2. 称谓或主送机关: 顶格
    3. 落款
      1. 内容: 上行署名;下行日期XX年XX月XX日
      2. 位置: 右下角
  2. 内容分: 归纳总结
  3. 语言分
    1. 开头背景、意义引入
    2. 结尾呼吁、总结、号召

4.3 题型

  1. 倡议书(公开信):在公考中公开信和倡议书基本一致
    1. 有标题、称呼、落款
    2. 背景引入,开头+有如下倡议:
    3. 归纳总结倡议内容
    4. 结尾呼吁
  2. 宣传稿、短评(类似大作文,分论点不用仔细写)、情况说明、警情提示
    1. 有标题、无称呼、无落款(宣传稿落款看情况)
    2. 背景引入
    3. 归纳好处
    4. 如何办理、如何使用、安全性等(具体要看什么类型的宣传与材料内容结合)
  3. 通知类
    1. 有标题、称呼、落款
    2. 背景+开头+通知如下:
    3. 人员、内容、时间、地点、联系方式等(具体根据材料内容判断写不写)
  4. 调研报告、汇报材料
    1. 有标题、无称呼和落款
    2. 基本情况、背景
    3. 经验做法、成绩、问题(问题具体根据材料内容判断写不写)等
    4. 建议等
  5. 发言稿、讲话稿
    1. 有标题、称呼、无落款
  6. 提纲
    1. 有标题、无称呼和落款
    2. 要点归纳罗列清楚
    3. 基本情况等等。

五: 大作文

  1. 第一,精彩要体现在标题中
  2. 第二,漂亮的开头引人入胜。尽量不要超过4行。
  3. 第三,文章结构要顺畅明快。我们要围绕一个主题选取不结构层次,或并列,或递进。
  4. 第四,把观点放在显著的位置。开头或结尾。分论点要突出难点、亮点,不模板。
  5. 第五,少提抽象概念,多讲事实根据
  6. 第六,语言表达上要直接明确,不含糊其辞、拖泥带水

5.1 主题与观点的确定方法

  1. 第一步: 剖析题干,定位关键信息
  2. 第二步: 梳理资料,挖掘具体观点
    1. 方法一: 指定资料 + 小题未涉及资料
    2. 方法二: 联系小题的主题 + 浏览全篇资料验证

5.2 文章结构

5.2.1 标题

  1. 常规型标题 如:安全发展事关全局
  2. 比喻式标题 如:用家庭教育破解财富观“密码”
  3. 警醒式标题 如:莫让诗词“热”一时
  4. 对称式标题 如:放慢脚步,收获幸福
  5. 主副式标题 如:岁月失语,惟石能言——保护文化遗产,传承中华文明

5.2.2. 开头

  1. 阐释式 解释特定主题观点的含义
  2. 评论式 评论、反驳与主题相关的错误观点
  3. 总结式 总结所有与主题相关的重要观点

5.2.3. 论证

  1. 论证结构
    1. 论证 = 观点 + 论据
    2. 常用论证结构
      1. 内涵式观点 + 论据
      2. 原因式观点 + 论据
      3. 意义式观点 + 论据
      4. 对策式观点 + 论据
  2. 观点表达
    1. 经典句式
      1. ……是……的根本/关键/基础/核心/前提
      2. ……是……之基/之源/之本/之依
      3. ……是……的重中之重/当务之急/燃眉之急/必然要求
      4. 之所以会……,究其根本/追根溯源……
      5. 所谓……是……;……是指……
      6. 要……,就要加强/加大/完善……
    2. 灵活表达
      1.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观点
      2. 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观点
  3. 论证方法
    1. 引证法: 引用名人名言、国家政策、科学原理等来证明观点
    2. 例证法: 用一个或多个经典案例来证明观点,进阶也可用正反论证
  4. 充实论据
    1. 论据的含义: 论据是证明观点合理性的证据
    2. 常用论据
      1. 事实论据: 社会热点、经典故事、数据、调查报告、新闻报道等
      2. 理论论据: 名人名言、俗语俚语、领导人讲话、理论政策、客观规律、科学原理、论著文章等
    3. 充实方法
      1. 方法一: 从申论材料中创造性使用理论论据
      2. 方法二: 从申论材料中概括性引用事实论据
      3. 方法三: 从时事热点中积累经典事例

5.2.4. 结尾

  1. 总结式: 再次总结强调正文中的重要观点
  2. 展望式: 展望美好未来
  3. 呼吁号召式: 动员大家一起行动
  4. 补充式: 补写正文写不下的或被遗漏的观点

六: 其他

有待补充